關于造電動車花錢的問題上,作為制造業出身的魯冠球,與艾倫穆斯科相比較,路子則是明顯的不同,我們看到魯冠球談到“會把萬向掙到的每一分收入都用來制造電動車,會大量燒錢,直到成功,或者萬向崩盤為止?!边@些話我們可以視之為一種態度,也可以視之為一種的發展模式,就是通過其它方面的實業賺錢進行補貼新能源汽車的造車行為。
艾倫穆斯科也有其它方面的經營,特別是關于航天科技的經營,但是我們相信特斯拉的資金來源更多在于自身方面的努力,包括對于自己的包裝、營銷以及股價的上升等方面,可以簡單地視為讓自己的電動車業務自力更生,或者主要依靠花費別人的錢來發展這項事業。
這兩種方式,我們都無可厚非,都是在不同行業的成功者的經營之道,作為商人都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然后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
第一、“新能源夢”應該有著不同的表述形式。
不知道魯冠球是否說過要做“中國特斯拉”的話,或者是媒體根據其談到的內容加上的,事實上,關于新能源汽車的造車夢,未必非要走特斯拉汽車的類型,或者這些類型之間,有著更多的選擇。
現在有很多東西,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東西未必已經定論,主打高端新能源汽車一定就是未來的方向?特斯拉汽車上個月的虧損讓股票出現較大范圍的下跌就說明了這個方面未必就一定能夠實現什么?至少資本市場對于這個概念有著自己的判斷。同樣的事情,汽車剛開始出現的時候也是奢侈品,福特打造的體系讓他們成為了國民的必需品,這才成就了我們的汽車市場、汽車王國,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樣的事情,應該放生在新能源汽車上,畢竟,我們看到的新能源汽車,動輒上百萬的價格,只能停留在小范圍內,還不是汽車的主流。
事實上,菲斯科汽車被并購的事情并不能簡單地歸結到運氣不佳,我們能夠歸結的情況是特斯拉汽車運氣好,如果不是去年出現盈利的狀況,或許和菲斯科汽車一樣,被資本市場拋棄,然后被并購,當然這里面有著艾倫穆斯科對于資本市場的了解,以及自身的營銷、資本市場運作的能力在里面,這些都是有助它成長起來,這樣的事情能否復制?魯冠球的新能源夢如何表述?這些可能是幾句豪言壯語能夠結束的事情,而是一種調研和定位。
第二、萬向應該將自己賭注壓在系統級的集成上。
萬向購買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商菲斯科汽車,主要的目的是打造一個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鏈條,這個時候,自身的優勢應該屬于如何整合自身各項資源,而不是僅僅依靠自己龐大資金鏈條上,新能源汽車未能完全出現井噴的時候,就是資金的無底洞,而系統級別的整合,即能夠應付當前,有能夠應付長遠。
萬向集團前兩年并購了美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供應商A123,作為美國政府注資打造的一家擁有核心技術的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供應商,A123的前途不僅是商業行為,甚至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政府連任競選的時候,成為了政治話題,萬向在那個檔口并購面臨破產的A123頂著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最終在關于生產廠位置等方面作出相應承諾后,完成了并購。
這是作為新能源制造商的優勢所在,所以萬向應該這樣做:
第一個方面:協調好自己電池業務A123,萬向成功并購菲斯科汽車之后,角色逐步出現轉變,從原來的零部件供應商變成了同時兼備供應商和競爭對手的人物,這個時候自己的另外一塊核心業務,電池業務或許被出現波動,至少對于其它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來講,想要一個更加穩定供應商,會主動考慮和自己利益一致而不是競爭對手的產品。
我們看到來自各個方面的消息,包括前段時間萬向集團談到的和特斯拉汽車的合作問題,事實上,如果萬向集團借助菲斯科汽車進入整車生產領域,相信特斯拉在進行電池核心部件選型的時候,會主動避免選擇競爭對手旗下的部件,這些可能還需要萬向集團做好心理準備。
第二個方面:處理好自己的產能以及核心部件供應商,此前長城汽車老板談到自己創業初期,關于發動機方面的供應商的時候,談到自己使用的一些發動機產品屬于競爭對手旗下產品的時候,那種緊迫感是非常強烈的。現在的問題同樣擺在萬向集團面前,包括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動機以及一些整車產能等方面都來自其它整車制造商提供,這樣的情況下,萬向集團控制后的菲斯科汽車是否真正能夠主導自己的命運開發和投產相應的產品呢?
話題總是繞不開花錢購買產品的性價比,使用代工、購買核心部件的沒有太多沉淀的汽車公司并購,可能還需更多的精力和資本投入才能獲得更大的成效。
第三個方面:發展自己的品牌認知,菲斯科汽車是 2007年建設的公司,其品牌認知能力有限,大家都看到了特斯拉汽車賺錢了,想通過同樣產品定位賺錢的企業并不少,但是能夠完成這個事情還只有特斯拉汽車一家,菲斯科汽車想要獲得類似的成功,可能需要的不僅僅是花出去的1.49億美元,還有有魄力和傳奇故事“艾倫穆斯克”,還需要一個傳奇的品牌打造,這些不知道萬向集團準備好了么?
上一條:2015年將出臺強制標準
下一條:國際巨頭加速發動機國產布局